一重是我国“一五”期间156项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之一,是我国最大的以出产轧钢、冶金、锻压、矿山、电站、石化、军工等高科技重型设备为主体的机械装备制作企业,我国第一台万吨水压机就诞生在这里。50多年来,一重填补了国家工业产品技能空白300多项,开发研发新产品240余项。其间,一重为鞍钢规划、制作的冷连轧机组,改写了我国研发高端冶金设备受制于人的前史,代表了国际冶金设备研发的最高水平。
作为中心直接办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之一,一重的自主立异之路布满荆棘和崎岖。建厂初期,受企业阻塞、专业人才匮乏、专用加工设备缺少多种原因限制,使一重问津冶金成套设备非常困难,所出产的轧制设备多为照抄照搬国外的低端小型产品。
为进步企业研发才能的进步,缩小与国际的距离,上世纪九十年代,一重开端了经过引入国外技能、与国外联合规划、协作出产等方法进步企业研发总体水平的新探究,为一重自主研发堆集了经历,夯实了技能根底。进入新世纪,一重在不断消化、吸收国外先进技能的根底上,在产品的自主研发方面取得了前史性打破和跨越性开展。他们在研发中端、高端冶金成套设备上扔掉了长时间依靠的洋拐棍,一跃登上了国际大舞台,敢与国际制作业巨子同台竞技,在高端冶金设备的核心技能研发上走在了国际的前沿。
一重集团总经理吴生富以为,企业立异才能的增强得益于企业长时间对人才和技能资源的堆集。一重一直保持着比较齐备的技能立异系统,他们先后成功组建了全国百家技能中心之一的一重集团技能中心、大连规划研究院等,具有了较强的科研开发才能;1999年人事部同意树立了一重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。多年来,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培育企业跨世纪高层次人才,进步企业技能立异才能,推动企业技能进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。
为广招技能精英,我国一重不断完善识才、用才、重才机制,用开展的工作吸纳高科技人才,用高科技人才牵引高新技能产品开发。他们在科技人员中推出和树立总经理科技特别奖、科技优秀人才奖等鼓励人才机制,使上百位冶金专家、能工巧匠和名牌高校大学生落户企业。
坚持以我为主,自主立异使一重登上了研发高端冶金设备的最高峰。“十五”期间,一重为鞍钢规划、制作的冷轧系列机组采用了VCMS主轧机、弯辊无死区切换快速换辊设备等多项立异技能,保证机组的装机水平、设备结构、制作精度、归纳功能操控等目标到达国际先进水平。
现在,以研发高端冶金成套设备为主导产品的一重,高端冶金成套设备中冷连轧、热连轧别离占到国内市场份额的80%和50%以上,2007年更有望完成产量80亿元。
自主立异为代表我国冶金设备制作水平的一重插上了腾飞的翅膀,使其在宽广的蓝天上越飞越高。